笔趣阁 > 穿越重生 > 青杏 > 青杏 第111节
    “可不兴这样,咱们都是一家……唉,咱们多好的交情啊,我当你是自家妹妹,照应你还不是应该的吗?再说,我也是看不惯她那做派,你可不知道,就连我家小姑子都曾经吃过她的暗亏。”林锦是真的不喜欢郑三姑娘。
    段玉琳瞪大了眼睛:“崔姑娘才多大,她……”
    林锦的小姑子是婆婆中年时才有的女儿,如今也不过五六岁的样子,之前的宴会上,因为说了一句觉得郑三姑娘的衣裳不好看,就被郑家的几个姑娘恶作剧捉弄了一通,吓得生了一场病,这事儿崔家人都憋着火呢。
    “她把自己摘得干净,再说确实是小女孩们之间的玩闹,便是祖母她老人家也没法真个去兴师问罪。”端和大长公主很疼爱这个小孙女,可是总不好去跟几个小孩计较,又碍于郑氏现在如日中天的,只能压了下来。
    欣姐儿就皱了眉头,拉着段玉琳的手,又看着段玉真,小声说:“若是这样,咱们都要多加小心,以后远着她些。”
    林锦看着欣姐儿,犹豫片刻,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她确实知道一点儿弟弟的心思,可是她绝不会做什么多余的事情,否则,她岂不是跟郑家小丫头一样了吗?
    回到家里,欣姐儿倒是没遮掩,一五一十的把这些事情都跟父母说了。
    长青就点点头:“你做得很好。剩下的事情你不用担心,爹娘会处理好的。”
    等女儿离开了,许杏才把见到郑大夫人的事情说了,道:“今天是孟大人家里的喜事,那小女娃我也看了,很是白嫩可爱,人家主人家欢欢喜喜的,我自然不好煞风景,也就没说什么,只是那郑氏着实可气。难道时至今日,他们还看不出你是不可能为他们所用的吗?今日若不是林锦在,能震得住,万一明年京里传出什么郑家子和咱们女儿两情相悦之类的鬼话,那可怎么办?”
    长青面色阴冷:“他们大约是看得出来的,毕竟我判刑的时候丝毫不留情面。不过今日这事未必是郑大人授意,他还没那么蠢。”
    “最好是这样。”许杏道,只是心里还是很郁闷,这种厌恶憎恨他们却又躲不开干不掉他们的感觉实在是太憋屈了。
    也许是去年的踩踏事件让老百姓们心有余悸,出门都谨慎了许多,也许是长青长时间的整顿终于出了成果,今年的新年庙会和上元节灯会都举办得很成功,热闹又祥和,让京城的官员和皇帝陛下都十分满意。
    “同样都是办差,人跟人终究是不一样。”二月里,皇帝在春祭圆满结束之后,对长青越发满意了,“着令吏部,重新考核各地官员,能力不足者,该降职降职,该罢免罢免!”
    长青自然不知道,在自己的对比之下,皇帝越发看不惯那些只会掉书袋却没有实际为政能力的官员了。他忙完这些年节差事,又该劝课农桑,直忙得脚不沾地,连儿子又收到了两封北地的来信也没顾上仔细过问。
    许杏那里更忙。
    罐头作坊其实十分简单,盖了房子支了炉灶就好,冰也备下了许多,只是能耐高温和急冻的坛子很是难找,同贵满京城打听,还没有进展,当然,水果也没结出来,倒还不用很急。
    许杏最忙的是点心铺子和酒楼的整改升级工程,这些从年前她接手了这些产业就开始做了。因为是连铺子带人员一起转让的,封建贵族们不雇人全买人的做派就给许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点心铺子和三处酒楼都没有停业,接过来她就可以收银子,不过她在增加新菜式和改变经营模式之前,还是先解决了一下人事问题。
    铺子和酒楼的掌柜、大厨甚至伙计们都被许杏买来了,可是他们的家人还在原来的府里当差呢。毕竟都是奴籍,便是不当差,那也是主人家的人,现在全是骨肉分散的状态,当然,大家都在京城里,见面还是行的,可这终究不是个办法。许杏第一次见这些人的时候,就有一个掌柜硬着头皮提了这事儿。
    许杏虽然家里也有不少下人,但是都是直接从牙行买的,以单个人为主,要不就是像胡大福一家这样全家买来,所以一开始根本没想到这个问题。听那个掌柜支支吾吾的说了,她才反应过来。
    “这确实是个事情,便是奴籍,能跟家里人在一处大约也是好些的。”许杏点头,“这么着吧,你们先去跟家里人说说看,想要跟着来的,报个名字给咱们府上袁管家,我尽量去协调,把人买过来,若是还想留在原来主家的,我也不拦着你们来往,只有一样,若是把我这里的方子、经营之道传了出去,我也不发卖你们,只送你们去衙门,背主、泄密、欺诈,到时候是坐牢是流放,我可就管不着了。”
    她可是顺天府尹的夫人,不怕县官就怕现管,众人各自心中都有了思量。
    拿到名单之后,许杏瞧了瞧,不由得笑了:“陈郡王府上是有多艰难啊,所有人都想出来。”
    她也不啰嗦,直接让袁管家拿了帖子上门去询问买人的事儿。
    那个时候,郡王府里正忙着分家呢,各房各院都在算计财物,还真没人想起那些在府里没有差事的奴才,袁管家这一上门说明来意,老王妃的管事嬷嬷立刻就去禀报了。
    果然,老王妃一听,顿时有些懊恼:“竟是忘了,还有这么些个家生子,也得处置。”
    陈郡王岁数大了,也不爱跟妾室姨娘们厮混,尤其是这阵子大家闹得都不好看,他没事便待在正院,听了这话一拍大腿:“这还不好?没差事的都发卖了,少支多少月钱?还能得银子。把他们住的地方腾出来,也好分了。”
    于是他们这边毫无阻碍,要哪些人就给哪些人,银人两讫。
    点心铺子和酒楼里一共有二十多个人,他们各自的家人加在一起倒是挺多,男女老少的有六七十,被许杏统统送到了庄子上,分散到各个作坊干活,暂且没有活计的婆子丫鬟也就不发月钱,等到上工了自己挣。
    山下的棉纺厂已经基本上修好了,当然,不叫这个名字,就只是粗略的分了纺纱作坊和织布作坊,棉花也收购了一些,只等着机器到位就能开工,反正新的机器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寻找专门的织工,正好这些婆子丫鬟就能干。
    这边还不错,可是郑府买来的酒楼布庄里很有几个人不大想干,还想回郑府,又有几个人自己不走,却不愿把家里人接过。许杏就懒得惯着这些毛病了,把这些人单独列了名单,让袁管家去找郑府的管家,看看能不能交换,拿这些人去换剩下那些人的家人,不够的那些,范府愿意出银子买下来。
    郑大人夫妇在西北任上,所以府里目前是大夫人和三夫人共同管家。她们俩一合计,就觉得不能如范家所愿,毕竟拜范大人所赐,俩人都有儿子吃上了牢饭。
    所以这事儿就暂时搁置了,许杏便没有对郑府买来的两处酒楼和布庄做任何改变。
    除夕,宫里赐宴,许杏见到了久违的潘夫人。
    潘夫人便和她一起在夫人们集中的地方说话:“我听说你这阵子在给你的奴才们买家人?”
    表面上一听,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啊,许杏强忍着没笑出来,用不高不低的声音说了一遍情况:“陈郡王府上王爷王妃都是慈爱之人,不忍心见他们骨肉分离,这才给了我一个恩典。”
    “所以郑府的下人们就全都得分作两处?”潘夫人仿佛十分意外,“郑府竟如此斤斤计较?如此这般却是有伤天和了。不然,你把你买的那些人全都送给郑府,你自家再买下人也使得的,总不好这样硬生生的拆散人家骨肉夫妻。”
    “几个奴才有什么舍不得的?值当这样扣着?平白给人话柄!”淑妃听说了这事儿,气得神色扭曲,“这么小家子气,真个是要给我的小九拖后腿了。来人,赶紧去给府里大夫人送个信儿,就说我说的,让他们把人给了范夫人。”
    第216章 新品推荐
    郑家的两位夫人心里再不满意,宫里的淑妃都发话了,她们也不能再格外刁难,只好放了那些想走的人,当然不是白放,有几个是用来交换了酒楼里的人,有几个则是让许杏这边掏银子买下来的。
    许杏却也不是冤大头,什么人都要的,挨着看过了之后,挑出了几个一开始想走、现在又留下来的人,让他们自己掏银子赎身,她还这些人自由。
    “夫人,这几个人都说没有银子,也不愿意出去,想要在咱们府上呢。”一般情况下,许杏的产业相关事务是不用袁管家打理的,不过因为这次跟其他府邸的大管家们打交道,许杏才特别把袁管家叫来帮忙,原本想着不过是些许琐事,却没想到前后这么多麻烦。
    许杏便对袁管家说:“不必由着他们,咱们问过了,也就仁至义尽了,这些人我不用,若是交不出身价银子,你便去牙行找人来全都卖了便是,价钱不拘多少,总之不要让这些人留在作坊里。”
    这些人早前明显表现出不愿意留下来,可是回府里见过了家人,再回来就都愿意了,谁知道这里头有没有什么问题?许杏可不想买个带木马的产业,自己这边还没干点什么呢,郑家那边就把自己的底细摸透了。
    袁管家会意:“明白,小人这就去办。”
    “啊对了,跟你媳妇说,从新买的丫头里挑两个会针线的,留在她那里打下手。”许杏想起来,又补充了一句。同乐当了这么多年的管家娘子,还是个不叫苦的性子,现在府里人多,来了京城应酬增多,从主子到下人需要的衣裳配饰都要多做许多,她就知道带着秋水和另一个小丫头没日没夜的干活,也不开口要两个人。
    袁管家便笑了:“是,夫人,多谢夫人体恤。”
    这些事情交代下去,许杏才叫等在一边的同贵:“怎么样?黄油制出来了吗?”
    同贵连忙道:“可算是得了,不知道废了多少奶,也就是咱们自家的奶牛,山上草料也尽有,实在是好生浪费。”
    一边说着,她一边走到门外,从墙角处取了食盒进来。食盒里按许杏说的,上下四周都垫着冰块。现在天气还冷,从庄子上拿过来,冰块一直没化开,里面的一大块黄油也保存完好。
    许杏看了看,又闻了闻,同喜早就叫小丫头去取了小刀和勺子来,许杏小心的切了一小块,尝了尝,顿时笑弯了眉:“嗯,就是这个,那两个婆子原来是做什么差事的?这个做得不错。”
    同贵道:“她们俩人原先在陈郡王府上,一个是大厨房的,另一个听说曾经伺候过老王妃的小厨房,家去生孩子的时候,差事让人顶了,俩人的手艺都还不错。”
    “这样,每人赏五两银子,就让她们专心做这个黄油,我有用。”许杏拿了东西,就去了厨房,开始做各种黄油饼干和面包。
    顺天府后衙的厨房里居然有个小小的烤炉,不知是哪一任府尹留下的,据说是为了烤胡饼之类的东西,许杏就吩咐人清理了里头的架子,准备拿来一用。
    她这一忙活,就是一整下午的功夫。等到长青下了衙、宁哥儿从书院回来,她才带着小丫头们从厨房里出来。
    可着府里的食材,许杏用了半天的时间,做了黄油饼干、黄油面包、黄油小蛋糕、红豆酥、老婆饼、黄油烙饼、蝴蝶酥等一大桌子的点心,还指点着厨娘做了黄油鸡腿和黄油蒜香虾两道菜。
    丫鬟们把其他的饭菜一一摆上来,别人还好,宁哥儿简直是狼吞虎咽,好歹记得给父母姐弟留一口而已。
    就连欣姐儿都抿着嘴笑道:“娘,这个点心真好吃,很香。”
    大获成功,许杏也很高兴,道:“既然你们都喜欢,我就把方子写了,让咱家铺子的厨子做来卖,到时候送些来家里就是了。我这手艺却是不行,让他们做,肯定能做得更好。”
    长青知道这是许杏要在新铺子里卖的东西,孩子们都喜欢,他也不多吃,略尝了尝就道:“味道极好,也新鲜,定然能卖得好。”
    “我这就写了方子,让点心铺子那边做起来,现在的那些点心虽说也还不错,毕竟没有特点,把这些加上去,再让他们琢磨些新花样,不愁不大变样。”许杏道,“得赶紧做出来新鲜货,我也好送些去潘府上,为着下人的事儿,总归是欠了潘夫人一个人情。”
    “你说宫宴时的事儿啊,潘家总是要让郑家难堪的,不过是拿你这事做筏子罢了。”长青道。
    许杏点头:“我晓得。潘夫人跟我关系还算好,当初在甘州的时候纯粹些,这到了京城自然就掺了些算计,不过也情有可原,毕竟他们潘府跟郑府天然的立场对立。她利用我抹黑郑氏,我却也由此解决了麻烦,算是各取所需吧,不然为什么我只送些点心过去呢。大家心里都有数。”
    “夫人,点心送过去了。潘夫人亲自见的奴婢,当着奴婢的面就吃了,直赞这点心味道好,听说是咱们铺子里新出的,立时就吩咐婆子再去买些回来。”同喜从潘府回来,马上跟许杏说了她去送礼的经过。
    许杏叹气:“她哪里是没见过这点子点心,不过是觉得心中有愧罢了,毕竟我们也算是朋友。”
    只是人在这个权利场上,这些都是难免的,尤其是潘氏乃是皇后母族,大皇子若是继不了位,他们只怕谁都没有好下场,争斗也是正常。
    放下这件事,许杏专心盯着点心铺子的业务,果然,趁着过年的时候,点心铺子推出的新品大受追捧,连带着原来的几样招牌点心也卖得很好。不论是点心攒盒还是单独售卖,每天都等不到晚上就彻底卖完。
    许杏也不小气,铺子里的一干人员都发了丰厚的过年红包,迅速接受新事物的大师傅更是一次就给发了二十两。大家在陈郡王府的时候,时常有月钱拖延克扣的情况,如今自然是欢喜不已,干劲十足。
    一个正月,点心铺子的净利居然有二百四十多两,比之前翻了好几倍,许杏看了这个数字,也十分满意。
    同时,她把手上的三家酒楼也做了整改,采用了不同的市场定位,相应调整了菜单和就餐模式,初步看来也十分有成效。
    城北的大酒楼位置最好,客流量最大,店面也最宽敞,许杏就把这里定位成中高档酒楼,重新修缮了雅间,就连楼下的大堂也做了粉刷,更换了桌椅。菜色方面,原有的两位大厨,一个擅做鲁菜,一个擅做淮扬菜,她都保留了下来,同时试着增加了北京烤鸭、奥尔良烤鸡、香酥炸鸡等菜式,当然名字就是寻常的烤鸭烤鸡这些。反正鸡鸭都是自家山上的,供应充足,品质优良。两位大厨都对这几样东西接受良好,甚至还能调整许杏菜方子的不足之处,对此许杏自然是十分乐见其成的。至于皮蛋肉粥、咸蛋黄南瓜条、拔丝红薯等小吃,大厨们更是一学就会,很容易就上手了。
    城西的两处酒楼规模都不算很大,离得也不算远,许杏一合计,还是得差异化经营才好。于是店面最小的这家便以各种改良西式菜式为主,肉菜包括脆皮炸鸡、香酥烤鸡、烤猪排、黄油虾球、黄油鸡腿等,点心则是各色黄油饼干、塔和炸红薯条等,主食提供吐司、贝果、肉饼汉堡等,味道尽可能保留些许异域风味,又符合大越朝百姓的口味。另外一家则开成了特色食府,有火锅,有焖锅,有铁板烤肉,再有各种口味的饺子,搭配些炒菜,也十分吸引人。
    食材大部分来自山上,许杏这一条产业链快要理顺了,收益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起来。这些酒楼都没有长时间的停业,只是正常营业的时候提早打烊一些,第二天就变了些样子,过了几天又换了菜谱,很平静的完成了转型。
    可是利润的变化确实十分明显的。正月里热闹多,出来吃饭的人也多,三处酒楼一核算,一个月就盈利两千多两,就连长青都是一惊:“这么多?果然‘民以食为天’呢。”
    许杏很有信心:“虽然跟过年算旺季有关系,不过今年我还有新东西要出来呢,到时候说不定能稳住这个收益,甚至更多呢。”
    她这里高兴,郑府里的人们就不高兴了。
    原本想要留在酒楼里当钉子的下人被许杏发卖了。郑大夫人没法子,只好又去把人买了回来,毕竟都是得用的人手,可是经过这一遭,她对范府,尤其是对许杏,那可真是恨得牙根痒痒:“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居然这么打我的脸!”
    “夫人别气了,事已至此,还是要忍一时才好。”她身边的嬷嬷劝解道,“咱们二爷已经如此,再要聘高门千金只怕不大容易,那范府,好赖是个三品官呢,也不算太辱没了二爷,等那丫头嫁过来,还不是任由您摆布?眼下还是不要跟她杠上,不然真让三夫人截了胡,那多不划算呢!”
    “老三媳妇做什么了?”郑大夫人咬牙。
    “老奴听说她们院里新打了头面,花样都是小姑娘用的,怕是要留着皇后娘娘千秋的时候送给范家丫头呢。”嬷嬷道,“您可别忘了,晨哥儿也是咱们郑府的嫡孙呢,对老爷来说,联姻了就行,哪个孙子娶,可都是一样的。”
    第217章 公主挑衅
    许杏不知道郑氏的谋算,忙着酒楼和点心铺子的升级转型。这个新年似乎是她运势颇旺的一年,当然也可能是之前的准备工作终于到了出成果的时候,从春天开始,接连有好消息过来。
    先是山上的黄桃树、山楂树、枣树、梨树和葡萄都出了芽,眼看要开花,今年的水果能有收获了。
    接着是同贵来报,说寻到了符合要求的坛子,经过反复试验,这家瓷窑烧制的坛子完全可以用来做罐头,只是要价高些,需要五十文一个,而且供货也慢一点。许杏对此表示接受,马上就下了单,现在就开始做,不耽误秋天用。她顺便还把葡萄酒瓶的单子也给了他们,倒得了个不错的折扣价格,而且瓷窑的东家表示,会让他们最好的画匠给绘制坛子上的花纹,保证清雅贵气上档次。
    最让许杏高兴的是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制成。经过反复的修改调试,这两样她无比期待的机器终于做成了。
    早在这些机器第二次调试返工的时候,许杏就让胡大福的老婆组织在山庄里住着的婆子丫头们初步整理收来的棉花,进行清理、轧棉等工序,为纺纱织布做好准备。因此许杏跟同贵去看机器的时候,还特地带上了纺纱材料。她对这些技能并不精通,只是从前因为选修了解过一些,不过这足以让她动作生涩的带起了纱锭,纺出了一些棉线。
    在场的人除了木匠铺子的大师傅之外,都是许杏信得过的自己人,看到八个纱锭一起转动的时候,几个人都目瞪口呆。胡大福的老婆一回过神,便伸手过来:“夫人莫要累着,让老奴来试试吧。”
    她远就是农妇出身,纺纱也是会的,她一上手,自然比许杏娴熟许多,越发展现出了这款纺纱机的过人之处。
    她这里纺出了线,大家自然要用织布机试试的。经线纬线的挂上,许杏好好想了一下,然后慢慢的开始。她没怎么织过布,双手配合得不怎么样,很有些手忙脚乱。胡家的看会了,也就接了手。她一边织布一边道:“夫人好巧的心思!这梭子跑得可真快!”
    东西试过了,许杏就付了银子,在这家木匠铺里订制了二十台纺纱机,二十台织布机,并且重新签了一张契纸,着重强调保密。
    “这东西若是做起来,得有多少利润,想来您也能想得出来,所以一旦这两款机器被别人家仿冒,源头是您的铺子,需要赔偿十万两,您没有异议吧?”许杏问老木匠。
    “夫人的话,草民明白,您放心吧,草民五代都在京城开着这个铺子,信用还是有的,图纸还给夫人,这机器每一台都由草民亲手给您做。”老木匠在契约书上按了手印,接着真的把图纸递给了同喜。
    这两样东西早晚有一天是要推广开的,就像红薯粉条和甘蔗制糖一样。即使没有泄露,也会有人想到把纱锭竖起来的法子。许杏并不打算自己把着不放,不过还是想要先给自己争取几年的时间,毕竟她很需要银子。古人重诺守信,又有长青的官职在这里,他们把话说到这儿,也没有更好的法子防范了。
    “夫人,往后这白布可就尽有了,您是要把丝线和白布卖给染坊吗?还是要花银子请染坊给染?”从木匠铺子里出来,同喜小声问。
    许杏一拍脑袋:“我就说总觉得有个什么事情没有做,原来是染坊!”
    印染这一块儿,许杏不了解,想了一路,还是决定在京城里寻找染坊合作。